商标交易网
null
本文由新能源汽车评论(ID: Xinnengyuanev)原创,经授权可转载。
自201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首次亮相以来,所谓的台湾版汽车制造商一直在主要媒体上宣布“年底前量产”。七年后的今天,江西赣州长威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变成了一个执行者,整个工厂除了保安外空无一人。
2014年,贾会计师借势新能源汽车产业,将PPT造车技术推向巅峰。“让我们一起窒息我们的梦想”直接烧掉了400多亿元的投资者。从那以后,无数的ppt汽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无论是“甩特斯拉”还是“踢特斯拉”,每个项目都声称自己是一匹天才的黑马。
当然,结局总是一样的,要么你根本不造一辆车,要么你造一堆好听的老音乐。
沈伟出生于台湾,是长威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动者,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。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的老板,他没有技术背景,但更擅长资本运作、企业并购和企业重组。在这一点上,和我们熟悉的贾会计有比较大的相似之处。
沈先生于2005年在台湾成名,当时他代表日本私人股本基金AMG (Asset Managers Group)参与了对台湾金庸国际(jinyong International)的合并和重组,并以3倍的利润出售了该公司。
2011年,沈伟敏锐地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。他不止一次表达了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意图。当时,台湾生产电动工具及相关配件的上市公司—— Liwu因业绩不佳,亏损严重,市值跌至6亿多新台币。
后来,经过一连串的资本市场操作,沈伟接管了Liwu Electric,并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。次年,申威正式将立武电气更名为“长威”,并宣布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。
为了证明自己对汽车行业的不了解,沈先生在Facebook上写道,他从小就喜欢汽车,大学时他和同学凑钱买了一辆二手雷鸟。此外,2005年,他还担任通捷汽车在中国大陆的副董事长。他经常与研发人员讨论技术问题,对汽车的设计和结构有深刻的理解。
话虽如此,对于大多数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来说,一个不懂技术的领导者是一场灾难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沈伟在台湾的常伟并没有看到太大的改善,甚至在2015年一度出现了低净值。为了让财务报表看起来不错,也为了给股东一个答案,沈伟在台湾台中开了一家拉面店,只是为了制造收入的假象。他的举动,也在台湾地区成为广为流传的“故事”。
也是在同一年,沈南鹏突然声称拥有价值40亿元新台币的GPS专利技术,并用它换取了常炜持有的香港公司TPHK 100%的股份。这使得长维控股所持股份大幅减少,对香港的TPHK没有控制权。
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沈某先后要求长威与TPHK签订了三份大额采购合同,包括电池组使用权、电动汽车代理销售权、零部件采购权。该公司的大量资金流入了香港电讯。事实上,该合同连基本的项目清单都没有,该公司购买的服务和产品都是沈伟捏造的。为了进一步榨干常伟的现金,沈还以特别奖金的名义向包括香港TPHK在内的公司支付了4000多万新台币。
来自台湾的“热辣”常伟来到大陆,台商沈伟想在大陆开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厂。他最初打算在浙江滨海新城建厂,但经过多次接触和考察,浙江当地政府并没有与他签署合作协议。
时隔两年,沈伟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产业投资蓬勃发展的江西省赣州市。之所以选择江西,是因为当时江西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仅2015年至2017年,江西就引进了18个新能源投资项目。
经过2个多月的沟通和谈判,台湾长威与江西甘南基金签署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,成立江西赣州长威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。在合作协议中,计划总投资60亿元,甘南基金提供场地和资金,台湾长卫投资10项专利,价值12.8亿元。
什么专利如此有价值?沈伟在接受采访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,只是说,常伟的汽车比特斯拉更先进,底盘和电池技术都是完全自主研发的,远远领先于三星。
由于缺乏相关数据,我们无法了解长威汽车的真实专利情况,但我们可以从企业研发投入的角度找到一些线索。
根据公开数据,2014年至2017年,特斯拉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为350亿美元,而比亚迪的投资为18.93亿美元,众威仅为300万美元。此外,在此期间,常威没有聘请技术人员,也没有建造任何工厂,仅投入300万美元用于研发,创造了价值12.8亿元的专利。你已经知道哪个是对的了。
沈伟一直对外界的怀疑嗤之以鼻。在他看来,怀疑论的嘈杂声只不过是一群非技术人员依靠传统的商业评估体系,试图阻止一颗冉冉升起的能源之星。
张先生的第一款车型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Zagato专门设计的大型四门轿跑车,入门配置价格为50 - 60万元人民币。据说,这款驱蚊标志采用了近400项常威独有的专利技术,以及强大的电池系统和模块化底盘。
在试驾过程中,常伟没有把车开上赛道,只是带着他的记者朋友们在一个小场地慢圈。眼尖的记者还发现,虽然常伟拥有三个大屏幕,但汽车行驶时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并不符合真实情况,而只是一张“不太好看”的界面图片。尤其是中屏,还因为系统重启,不小心进入了Intel BIOS后台。
这款鲶鱼造型的车是常伟迄今拥有的唯一一辆车,它跟随沈在法兰克福、北京、上海、香港和台湾等城市参加了几场发布会。
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不同,自新闻发布会以来,长威汽车一直没有任何消息。该公司从未公布过研发计划、员工招聘、生产线建设和大规模生产计划。回首过去,一个并购会计师带着一群电动工具员工,在一家拉面店勉强维持生计,却想打败特斯拉?
记者在与保安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,整个工厂已经空无一人,只留下一名保安守在门口。公司的入口墙上贴满了法院的执行通知。
打开企业搜索赣州长威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,可以看到,该公司已被标注为“失信被执行人”,自身风险高达140起,司法案件71起,债务债权风险也有48起。
在2016年和2017年开始生产汽车的公司中,蔚来、Ideo和小鹏汽车已经上市。就连Zongo、United Media、氪等后起之秀也交付了1万多辆汽车,而Zongo连汽车制造许可证都没有拿到,工厂也被拆除了。
可以肯定的是,沈伟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造一辆车。他来到大陆后做了一系列的手术,但他自己在台湾地区的戏又演了起来。依靠自己的台商身份,拉投资、骗钱、改名、跑路,一套操作可谓跑路。
至于所谓的原型车,熟悉电动汽车行业的人应该都知道,得到一辆原型车并不难。车身、电机、电池和电控系统都有现有的供应商。你只需要把它买下来,然后把它组装起来就可以开了,这比汽油车容易多了。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难点在于控制好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,实现量产和销售。
相反,我们确实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,存在一定程度的莽撞。无论是地方政府、投资机构、企业还是从业者,都缺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清晰认识。
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说:“不烧200亿,造不了车。”事实上,作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商品,汽车的生产和开发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和巨大的投资。但汽车行业的性质也给了这些ppt汽车公司利用漏洞的机会和时间。
地方政府希望产业发展,但往往财政资源有限,无法为一个新能源项目提供数百亿元的资金。此时,一家声称拥有数十项核心专利技术,只需要数十亿元政府投资就能击败特斯拉的企业出现了,这对当地政府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。另外,整个新能源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,研发设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因此,政府很难对企业的技术和专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,最终导致投资失败。
从行业本身来看,汽车的电气化让很多人认为造车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给底盘配上电池和马达,再加上一个酷酷的外壳,一辆新能源汽车就完成了。这导致大量不属于该行业的人被鼓励加入。一些人在争取国家补贴,而另一些人,比如沈伟,只是想赚钱并上市。
当然,作为产业发展乱象的特定时期,沈伟等一群人的出现,不过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小插曲。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涌现,蔚来、Ideo、小鹏等一批真正具有技术实力和生产实力的企业纷纷出来,大众、丰田、宝马、奔驰等传统车企的参与,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充分竞争注入了活力。